
大赛闭幕式现场(左一为学院2022级特色班学生王栋杰)
2025年7月9日至11日,“建行杯”2025年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在南通大学隆重举行。作为江苏省内极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品牌赛事,本届大赛吸引了全省157所高校的8.03万支团队同台竞技,竞争尤为激烈。
在此番比拼中,孙越崎学院学子表现亮眼:3支由学院本科生牵头的团队在指导教师悉心培育下,分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另有十余名本科生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其他团队,助力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等。学子们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创新思维,充分展现了学院育人成果。
其中,学院本科生王栋杰主持的《岩听科技——深部资源安全开发技术及装备领航者》项目,聚焦深部资源开发领域技术难题,以原创性装备设计与安全开发方案脱颖而出,夺得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一等奖,指导教师刘晓斐、王笑然等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本科生董骁亮带领团队完成的《恒固御澜——全球综合性地下工程防漏堵水解决方案领航者》,针对地下工程防漏堵水痛点提出系统性技术路径,荣获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二等奖,指导教师刘日成、李树忱等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本科生孙豪志主持的《李轴科技——地热同轴孪生领航者》,深耕地热开发技术创新,凭借精准的孪生模型构建获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三等奖,指导教师孙元田、李桂臣等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在合作项目中,学院学子同样贡献突出:由王襄禹、柏建彪等教师指导,刘家豪担任负责人,孙越崎学院本科生黄若溪(排名第五)参与的《矸戈为帛—地下空间充填高水速凝材料领跑者》,专注地下空间充填材料创新,获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一等奖;由俞和胜、曹华等教师指导,兰成波担任负责人,学院本科生王亚玮(排名第二)、阮欣、林肖蔓参与的《“清源科技”——光催化降解选矿废水系统领航者》,致力于选矿废水高效处理技术研发,获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二等奖。
据了解,“建行杯”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是省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本届赛事报名数量创历史新高,覆盖智能制造、生态环保、资源开发等多个前沿领域,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宗旨,为全省大学生搭建了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实践经验的高端平台。
为助力学子备赛,学校与学院形成“上下联动“的支持体系:自赛事启动以来,学校教务部牵头启动专项培育计划,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学院迅速响应,整合多学科师资力量组建“导师智囊团”,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培训、项目问诊会,针对技术瓶颈与方案优化提供精准指导,同时协调学院教室、实验室24小时开放,为团队提供稳定的研发与讨论空间,全方位保障备赛需求。参赛师生凝心聚力、精益求精,充分彰显了学院学子敢闯敢创的创造潜能。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赛事告一段落,但暑期里,各团队仍保持高强度攻坚状态:杨涛、王栋杰等同学在海外学习期间,克服时差影响,每晚固定时段组织线上研讨会,针对评委可能关注的技术细节反复推演;参与专业实习的团队成员随身携带工作手册,利用实习间隙记录灵感,深夜回到宿舍后立刻投入模型参数优化;留校成员则在学院创客空间、实验室搭建模拟展示与应用场景,为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与更高平台竞技做足准备——他们细致调试设备运行精度,打磨成果演示的每一个环节,邀请行业导师与技术专家现场评估,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优化方案细节,确保创新成果既能保持技术领先性,又能贴合市场需求与实践应用场景。
下一步,学院将持续为获奖团队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助力学子们在更广阔的创新舞台上再创佳绩,进一步彰显“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的育人特色。
新闻来源: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
一审一校:赵 帆
二审二校:吴从新
三审三校:王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