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旗帜指引方向,榜样凝聚力量。在深地工程领域的探索之路上,有这样一位青年党员:他以信仰为炬,在党建工作中筑牢思想根基;以科研为刃,在学术攻坚中突破技术瓶颈;以奉献为桥,在集体服务中传递青春温度。他就是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2021届优秀校友、工程力学专业硕博连读生——易青宇。
易青宇,中共党员,孙越崎学院2021届校友,现为中国矿业大学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在读博士。累计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主持博士生“未来科学家计划”重点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重点项目、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以一作/通讯作者身份在中科院Top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公开6项。曾获校一等学业奖学金、孙越崎学院领导力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目前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开展博士联合培养。

孙越崎学院2021届校友——易青宇
铸党魂:凝心聚力强根基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易青宇将党建思想视为成长的“精神坐标”。他主动研习党的理论政策,牵头组织《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会》等5次专题学习活动,以“理论研学+实践研讨”模式提升支部成员政治素养。担任博研力学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创新实施“双培养”机制,发动22名同学参与党员发展工作,为党组织注入新生力量。此外,他还立足学科特色申报《弘扬科学家精神》等研究生学术文化项目,通过“思想引领+学术赋能”双轮驱动,构建“党建+科研”互促体系,带领团队在深地科学领域厚植家国情怀,相关成果获校党建工作创新案例表彰。
砺匠心:科研攻坚攀高峰
在“循环水蚀下岩石材料损伤机理”这一废弃矿井利用的前沿领域,易青宇以其“工匠之心”深耕科研,不断探索未知。他参与了3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并主持了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重点项目,其研究成果为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支撑。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等中科院Top期刊发表论文3篇,彰显了其在学术界的卓越影响力。他在学术道路上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课程加权平均分高达89.6分,位列专业第一,并两次获得博士学业一等奖学金。作为江苏省“地下工程”论坛的优秀报告获得者,他在导师课题组中牵头完成了多项关键试验。以“每周汇报+项目研讨”的工作模式,带动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点,充分展现出了卓越的科研组织能力。
笃行志:躬身奉献践初心
“把个人成长融入集体进步”是易青宇的行动准则。他与师生相处融洽,主动为孙越崎学院本科生分享从“学术小白”到“团队骨干”的成长经验;在团队事务与课题组试验中,他积极协调推进工作,热心为后辈答疑解惑,成为师生认可的“科研纽带”。即便身处异国他乡,易青宇依然铭记着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使命:“将所学知识投入到国家最急需的领域,以专业所长回馈社会。”正是这份对科研的炽热之情和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使他在海外求学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奋斗姿态,以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易青宇为孙越崎学院本科生分享学习经验
从党建阵地上的“思想引领者”,到科研前沿的“攻坚尖兵”,再到集体中的“奉献榜样”,易青宇以“铸魂、砺心、笃行”的成长轨迹,勾勒出新时代青年党员的奋斗剪影。他用行动证明:当信仰与学识同频,当个人与国家共振,青春便能在深地工程的蓝图上,镌刻出属于中国青年的铿锵印记。
新闻来源: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图片来源: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一审一校:王意博
二审二校:李梅子
三审三校:史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