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培养

学院2025 Summer Academic & Intercultural Workshop顺利结营

来源:教学管理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10-11点击:

近期,学院2025 Summer Academic & Intercultural Workshop项目顺利结营。本次营地项目以“跨文化沟通交流”与“研究计划设计素养提升”为核心目标,创新采用“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模式,助力参训学生从“学术新手”到“学术能力者”的转变。于9月27日举办的成果展示,进一步印证了参训学生在学术能力、跨文化思维及团队协作方面的显著进步。

一、学术能力进阶:从框架搭建到实战突破

项目构建全链条学术培养体系,通过“学术写作+口语表达”双模块系统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

学术写作模块由王子恒老师主讲,系统解析研究计划黄金结构与文献综述逻辑,引导学生完成1-2页英文学术研究计划模拟,选题涵盖金融素养、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最终以学术海报形式呈现研究成果;个人陈述环节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明确大学学术目标,优化兼具个性与说服力的文书内容。24级文科实验班学生王磊表示:“学术英语写作如同一把精准的钥匙,帮助我拆解论文结构逻辑,在词汇优化与复杂句式锤炼过程中,使表达更具准确性与深度。”

学术口语表达模块聚焦“从敢于表达向善于表达”的能力提升。Claire导师创新引入Tonality Staircase语音训练方法,助力学生突破发音刻板印象;依托D.O.E思维框架,指导学生清晰界定研究核心内容,掌握学术汇报的句式拓展技巧与表达感染力。同时,项目搭建模拟联合国、学术论坛等实战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场景下的表达能力锤炼机会。24级文科实验班学生李翔鳌坦言:“从最初的紧张忘词,到如今能够自信应对模拟答辩,我深刻认识到‘精准传递观点’是学术表达的核心要求。

二、跨文化赋能:从场景体验到思维拓展

营地突破传统跨文化教学模式,设计多元化实践场景,将跨文化交流从理论概念转化为常态化实践。

沉浸式英语沙龙围绕“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开展深度研讨;欧美艺术文化工坊以音乐为切入点,解析不同歌曲风格背后的审美逻辑;英文团建活动模拟欧美大学社团运作模式,助力学生在协作过程中深化语言理解与文化认知。其中,美式橄榄球口语训练营成为项目特色环节,学生在战术沟通与指令传递中强化英语即时反应能力,将攻防策略转化为语言学习的场景化记忆内容。24级文科实验班学生汪佳慧表示:“在奔跑与协作过程中,原本生硬的英文词汇变得生动易懂,这种‘实践中学习’的模式显著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导师护航:从学习解惑到成长指导

项目组建一支经验丰富、背景丰富的教学团队,构建“理论教学-实践应用-反馈指导”闭环支持体系。

Claire精准解决学术口语学习痛点;王子恒结合海外学术经验,指导学生优化研究计划的国际化表达;胡楚宸、林存瑜等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及时为学生解答学习疑问。对于项目导师的指导,李翔鳌补充道:“从写作框架优化到表达逻辑梳理,教师团队始终耐心提供针对性建议,在沉浸式学习环境中,我们不仅提升了知识储备,更增强了表达自信。”

四、成果展示:从学习积淀到硕果呈现

9月27日,学院举办了项目成果展示会。参训学生通过学术海报汇报制作与个人陈述,集中呈现暑期学习成果。

现场展示的研究课题兼具多样性与深度:沈致弈同学聚焦“公共媒体对气候焦虑的影响”展开研究;尹怡心同学分析“大学视觉识别系统与招生满意度的关联”;冯贺同学研究“深部开采围岩稳定技术”;于昊冉同学从“沙漏现象”中探索学术价值。最终,王磊、李翔鳌、沈致奕三位同学凭借扎实的学术素养与出色的展示表现,荣获“最佳表现奖”。

学院外教Sian在现场点评中高度评价:“学生的学术海报设计与问答环节的应对表现,充分展现出国际化学术水准,令人印象深刻。”。

五、圆满落幕:从营地落幕到未来启航

从7月的沉浸式学习到9月的成果展示,本次暑期营地不仅实现了学生“学术写作、口语表达、跨文化交流”三项核心能力的协同提升,更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术思维与高效的协作精神。正如参与学生所述,此次经历为学术入门奠定基础,也为拓展国际视野提供助力——未来,项目中积累的知识与能力,将成为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交流的坚实支撑,助力其从“学术新手”稳步迈向更广阔的学术领域。


新闻来源: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

一审一校:赵 帆

二审二校:吴从新

三审三校:王 亮


欢迎关注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