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金建教授讲座

徐龙研究员讲座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跨学科视野,11月19日,孙越崎学院邀请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吴金建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团组首席科学家徐龙研究员做客越崎讲堂,分别从“仿生视觉成像及类脑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及科学发现(天文大数据处理)”角度做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前沿和创新人才培养报告。
吴金建教授的讲座主要包含仿生成像、类脑识别以及仿脑评价三个部分。在仿生成像部分的介绍中吴教授提到,城市背景下低空快速运动目标很难被军用雷达锁定,这对城市安全和防务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吴教授团队在对青蛙和蛇的视觉成像原理研究过程中得到启发,开发出了大视场下快速成像并定位动目标的新系统,为发现和消灭复杂环境中的快速移动威胁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在类脑识别部分,吴教授介绍了从大范围高分卫星图片中快速进行区域内目标检测的类脑识别软件,有效提高了边境巡查和冲突预警中的敌我识别速度。基于仿生学视觉成像和类脑识别技术,吴教授对仿脑研究的成果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评价,他表示,仿脑研究成果会自动排除噪声和背景等对小目标和弱目标的干扰,从而实现识别精度和速度的双重提升,未来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
徐龙研究员从电影《流浪地球》和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谈起,为在场师生介绍了宇宙大爆炸、恒星演化、类地行星宜居带等大量天文学知识。他表示,自己长期从事太阳活动的预测预报,对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的研究对于人类认识生命起源、了解宇宙演化、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具有重要作用。太阳活动研究要基于观测事实之上,利用人工智能处理天文大数据,进行太阳活动推演,从而得到太阳活动周期和粒子辐射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发现。此外,徐龙研究员还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引力透镜、暗物质研究、AI宇宙等天文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工智能在脑机接口、智能诊断、智慧教育等社会民生领域的科技进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讲座过程中,吴金建教授、徐龙研究员分别结合个人多年海外留学经历,就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国际化培养进行了交流,并分享了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的诸多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