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本-硕-博”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时间:2017-06-27浏览:889 作者:  文章来源:孙越崎学院  责任编辑: 设置


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领军力量。

中国矿业大学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培养一流学生”为指导,在孙越崎学院实施“本--博”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旨在利用和发挥学校国家重点学科资源优势,以精英化培养为目标,个性化、国际化教育为两翼,培养发展志向远大、基础宽厚、国际视野宽阔的学术精英和工程科技创新人才。

孙越崎学院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国家重点(优势)学科基础上,搭建交叉复合、宽口径工科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是由2学年的工科基础知识集中式平台培养,0.5学年的国外高校国际化培养,1-2学年的个性化专业培养构成;平台培养期间,学生修读课程由基础理科类、交叉工科类、专业方向类三大模块课程构成。在保证宽厚工科知识基础、学科交叉复合等教学特色同时,实施完全学分制的1-2学年专业课程个性化教育。同时,实施科研项目为驱动的“创新导师制”,加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学生尽早进入学校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学科深造创造条件。

每年8月底根据志愿、高考成绩和能力测试成绩,面向录取到我校国家重点(优势)学科相关专业(类)(矿业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土木类、电气类、机械类、化工与制药类、地质类、测绘类)新生,择优选拔90名学生。大二初再次面向全校对应专业(类)学生,根据其大一学习成绩进行第二次补选。培养期间,对于平台培养学生,实施滚动制管理,对于不适应平台学习(或不满足平台培养学籍管理规定)的学生,每学年末可根据个人志愿或考核结果流动到原入学专业(类)所在学院继续学习。对于平台培养学生,修读完成本科阶段培养计划后,全部获得中国矿业大学国家重点(优势)学科“本--博”连读资格,并遴选部分优秀学生到国外高校进行联合培养。此外,平台推行不同专业优秀学生交叉住宿,实现学生多学科的广泛交融讨论交流。

  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宽厚式基础教育、个性化专业教育、开放式国际教育、--精英教育”。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