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小能手】本科即发表两篇SCI论文的学术达人——记孙越崎学院2016级路帅

时间:2020-01-08浏览:10 作者:汤悦  文章来源:孙越崎学院  责任编辑:李向阳 设置


【导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孙越崎学院“宽厚式基础教育、个性化专业教育、开放式国际教育”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热情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院特推出科创小能手专题报道,分享科创成果突出的优秀学生的故事,帮助同学们了解科技竞赛和科研工作。


本期我们采访到的是2016级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路帅同学。他在本科期间即分别以第二和第四作者发表两篇SCI论文,借助导师制提前融入课题组从而收获了大量做科研的经验。

科研之路,是创新导师引我入门

路帅同学的创新导师是化工学院的贺靖峰老师。贺老师主要从事流态化干法选煤方面的研究,在越崎学院创新导师制的帮助下,路帅大一便进入了贺老师的课题组,并向贺老师坦率地谈了自己对学业和未来的困惑。贺老师同样坦率地为路帅分析了本科期间学习的特点,同时也为他进行了细致的规划。路帅也不负贺老师期许,大一开始,每年的寒暑假他都有一多半的时间留在学校跟课题组的师兄师姐做实验学软件写报告,以一个准“研究生”的身份参加了很多课题组的科研项目。

大二下学期,路帅成功申请了一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颗粒沉降行为的气固流化床流态化分选试验与分离机制研究》,在课题组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很快就完成了该项目的全部研究工作,同时还成功申请到了学校“非同凡响”创新基金项目,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帮助。

厚积薄发,成果背后是汗水与坎坷

两个科研项目为他的科研之路注入了更多的动力,2019年他分别以第二和第四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科技论文:《A modified model for predicting bed density of air dense medium gas-solid fluidized bed (ADMGFB) using binary dense media》和《Coal Separation Intensification and Bed Density Computational Model By Using A Binary Mixture Dense Media Gas Solid Fluidized Bed》。然而,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诸多坎坷。一开始进入课题组,很明显会坐不住,看到身边的研究生师兄师姐每天忙碌,路帅坦言自己当时连静下心来看一篇文献的专注也没有,“这种感觉持续了有十来天,后面慢慢习惯了也就适应了。”

“大二寒假在课题组写专利时就遇到了个小麻烦,当时是要做一个流化床中颗粒运动状态的监测装置,在将颗粒与位移传感器连接起来时遇到了问题,需要密度很轻,但是抗弯强度要要很大的材料来做成一个细杆,于是我在网上找各种论文,查各种文献最后找到几种材料,但是实验时全都没成功。”彼时的失落是难以描述的,失败的滋味儿确实不好受。“最后,在生产流化床的厂家那里得到建议用了做钓鱼竿的材料。不得不说,有时候还是需要多与专业的人沟通,有些知识是文献上查不到的,问题解决的时刻心情大好,那种感觉也是难以言喻的开心。”通过不断的磨砺和锻炼,路帅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路帅始终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第一次的失利并不紧要,毕竟经验是从失败中积累起来的。未来,他要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科研工作,要更有规划地度过自己的未来生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的更加完善更加出众!”

返回原图
/